本报讯(记者 李祺瑶)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林科院副院长崔丽娟带来一份“关于在商品包装上印制垃圾分类标识的提案”。这份提案的“初稿”是由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4名高一学生经过两个月走访调研形成的。
梁墨涵是交大附中模拟政协社团的一名成员,从去年9月开始,她和3名同学在参加社团活动时关注到,目前部分公众对如何正确垃圾分类还一知半解。经过一番头脑风暴,4名小伙伴找到了“解题”方向——“如果我们在购买的每一个商品包装上都能清晰地看到垃圾分类标识,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宣传。”团队成员赵紫涵说。
在学校开展系列生态文明教育基础上,4名学生查找了大量法律条文、常见商品外包装印刷标识情况等相关资料,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。两个月的时间里,他们调查了219件各类型商品,收集了626个样本数据,调研人群涵盖各个年龄段,覆盖12个省级行政单位。最终,他们完成了一份《关于在商品包装上印制垃圾分类标识》的模拟提案。
通过海淀区组织的模拟政协活动,崔丽娟关注到这份“模拟提案”。“学生们的建议很有价值,选题好、立意高、建言实、有思想、接地气。”于是她和同学们约定,将这份“模拟提案”转化为委员提案带到全国两会。
中学生垃圾分类两会全国两会 相关新闻加载中上一篇 儿童精神科医生短缺问题亟须解决
下一篇 久坐伤身 碎片化健身动起来